本文基于非洲猪瘟的概述,流行病学及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释。
非洲猪瘟(ASF)病毒本身很复杂,就像其流行病学周期一样,不仅具有易感宿主:欧洲的猪。非洲的情况也更为复杂,因为有两种天然宿主:鸟和蜱虫。
自该病毒起源以来,该病毒一直是地方性流行,加剧了受影响地区的贫困程度。
非瘟猪内脏解剖的研究结果
ASF病毒株的毒力不同,大部分是多器官受累的典型出血热。尸检结果的特征在于内部器官的出血,特别是 淋巴结,脾脏和肾脏的出血。
在感染后幸存的猪中,发现出血症状可以持续数周(长达六个月),并且由于从组织中分离出病毒,因此康复的动物 依旧存在二次感染风险。
那么现今针对ASF的疫苗研究到达什么程度了呢,首先关于疫苗的种类,我们可以广义地说:
经典的灭活疫苗:至少在迄今为止已配制的方式下不能抵抗ASF病毒(ASFV),这很可能是由于它们无法产生消除被感染细胞所必需的T细胞。
减毒活疫苗:无论是采用经典方法还是通过基因操作,它们都能提供出色的保护水平,至少可以抵抗亲代病毒。
减毒疫苗与亚单位疫苗:由于病毒具有200多种不同的蛋白质,必须同时确定保护病毒的抗原和负责保护的免疫机制,需要更多的投资。
疫苗的预期功效
虽然很难将实验室结果推算到现场,但与对照组相比,我们实验室中可用的疫苗原型可以保护猪100%免受感染。 的确,与对照组相比,在血液和鼻分泌物中检测到的病毒量明显减少。
由于它是一种活疫苗,因此必须在有很大安全保证的情况下使用它。尽管注射给药很可能会被大众接受,但出于 人道主义我们不应忘记以诱饵的形式向猪口服给药。
未来几年关于ASF疫苗的研究不能止步,应该整合世界有限的资源共同努力。